赤壁(上)

评分:
6.0 还行

原名:赤壁(上)又名:赤壁 / Red Cliff

分类:动作 / 历史 / 战争 / 古装 /  中国大陆   2008 

简介: 东汉末年,汉室幼主难当大局,朝廷中曹操(张丰毅 饰)独断专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大

更新时间:2008-07-18

赤壁(上)影评:《赤壁》:全面实践内核全球化和资本的逻辑

全面实践内核全球化和资本的逻辑

不管吴宇森怎样把《赤壁》回溯到童年阶段迷恋的《三国演义》,怎样表达《英雄本色》之后就多么有拍三国故事的心愿,但不争的事实却是,这次他输掉了二十几年来积淀的口碑,作为一个以兄弟情义书写见长的导演,吴宇森把中国大片的叙事规则光亮地摆在了观众面前,《赤壁》无关吴宇森的梦想,如果三国故事真是他的梦想的话。
如果说从《英雄》开始,中国大片借古喻今,以大幅度篡改历史的无畏精神来表达美国9·11之后对世界和平的呼吁,的确,9·11发生在《英雄》开拍后的一个月,对“《英雄》产生了很大影响,张艺谋决定将影片的题旨上升到世界和平的高度”,章子怡的美国生活,使“她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很独特,说《英雄》会给美国人一种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振奋,她说现在的美国人需要英雄的神话”,那么应该说,《英雄》这种“内核全球化”的叙事确乎取得辉煌的胜利,并很大程度上定义了此后中国大片的语法,《黄金甲》在北美票房不如《英雄》就很好地说明问题所在,前者的价值观对美国人来说复杂而缺乏普世意义。《见龙卸甲》在三国的叙事框架里对大一统的表达以及由它带来的票房价值预先为《赤壁》的“内核全球化”做了一次精彩的演习,让创作者欣慰的是,影片对历史惊人的简化和内容的空洞并未对此佳绩构成障碍,好莱坞一百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影不能牺牲观众的脑细胞,否则代价惨重。
于是中国大片似乎在逐渐“摆脱了中国历史的限定性”的同时,不妨借用某学者的话,“对新世纪的全球格局进行宏伟的想象,不再试图展现在全球化的中国‘奇观’,而是用中国式的代码阐释一种新的全球逻辑。”通俗讲则是用中国元素包装西方的价值观。《功夫熊猫》和《功夫之王》在中国势如破竹的票房对此再次提供了绝好的例证。从1993年的《终极标靶》到《风语者》,经历高峰和低谷的吴宇森凭借他的十年好莱坞经验,从一开始,就与大陆投资取得拍摄《赤壁》的共识:国际化。编剧盛和煜说,吴宇森的“初衷是完全不用怀疑的,就是:中国有这么多的好东西,你们去看吧”,《赤壁》“绝对是给西方人看的”。
为了这个“内核全球化”,创作者包括投资者不得不规模更改历史,“对人物有一些调整”,当然,艺术允许对历史进行再创造,《三国演义》不也是介于野史、正史和演义之间吗?《赤壁》编剧之一陈汗,是电影开拍前三个月吴宇森找来的,因为作为香港编剧,他熟悉好莱坞模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简化历史”,《赤壁》简而言之,“就是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去抓两个人,刘备和孙权”,而且曹操的动机是小乔,“所以这个结构已经很好莱坞了。”的确如此。不过更重要的是“内核”,赤壁是以少胜多的军事例子,“靠的是团结的力量,这个团结力量一向是我向往厚望的,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份关爱、和谐,才能对抗这么大的一个敌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机会,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吴宇森说:“描写古代战争并不是表现我们是好战的民族,其实戏里是反战的……我希望借古喻今。”比如周瑜,“用音乐传达他坚毅、决战的精神,希望以战制战,希望像音乐世界一样有和平世界,让东西方观众都能领会到。”再者,“‘三国’故事应该是像奥运精神一样,团结、坚毅、勇气,还有和平竞争、和平生活的气息和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友谊。”毕竟,“这部戏投资这么大,为了传达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必须兼顾海内外观众的不同感受。”看过《赤壁》的人都清楚,“我们一起对抗曹军,只为一个共同的梦想”是影片的笑场之一。正如学者戴锦华分析的:中国大片“枯燥和单调就在于,影片的叙事逻辑往往是对现实当中最强势、最主流逻辑的直接复制,而不包含任何质疑或批判。”
借助《赤壁》,吴宇森试图确立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主导位置,并使压力很大的周“与诸葛亮很快惺惺相惜”,不消说,这个构想很容易让人想起《英雄本色》,那时的吴宇森和周润发都处事业沮丧期,所以吴宇森最早想让周润发饰演周瑜,也是这个意思,周辞演而换梁朝伟,梁朝伟的答应出演让吴宇森倍感义气犹存,吴宇森“谈《赤壁》常常讲到的‘义’,兄弟之间的情谊。”盛和煜说。陈汗说,吴宇森的这个文本“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会诞生另外一个演义”,遗憾的是,它在中国大片“内核全球化”的语境里咄咄逼人地步入失败的深渊,被架空得只剩下白鸽和曹操的嘲笑:“一个失落的人和一个失败的人在一起能有什么结果?”
隐藏在《赤壁》背后复杂的资本结构是另一个架空吴宇森文本的根由,稍微熟悉的人都知道,多条资本链的事实,决定了《赤壁》终究是一个多方权衡和妥协的产物,吴宇森不过是被雇佣的场面调度者,他发挥的作用不会比黄金时期的好莱坞导演强多少。《赤壁》拍摄期间传出运作混乱和资金中断的消息,想想吧,当年算是庞然大物的《埃及艳后》基本上死于因为资本运作混乱而造成的叙事失衡,《赤壁》当然不会步《埃及艳后》后尘,但它必需照顾的东西实在太多,是的,为了迎合美国,战争场面追求宏大而被无逻辑地堆砌,日本的资金需要关羽和张飞出现在无关他们的赤壁之战中,因为后者是日本观众喜欢的历史人物,于是他们被推到了摄影机前耍特写而不需要被告知他们其实很无厘头。必须注意,张艺谋的大片基本只由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投资,这使得张的大片在叙事上至少不会出现《赤壁》的杂而无章。对《英雄》来说,张艺谋或许是作者,如果作者在这里是指拥有创作说话权的话,那么资本的逻辑则是《赤壁》唯一的作者。
8000万美金的投资着实是一大风险,它更像是一次对中国大片市场的试探和赌注,凸显的仍然是这个市场的不完善,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中国‘大巨片’的出现,只能说明越来越多资本正在涌入电影业,但未必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复兴’的全新时代。”戴锦华说。中国大片的表面繁荣,同时挤掉小成本电影的生存空间,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不利的现象,“当资本的逻辑成为主宰电影的唯一逻辑,资本的力量成为压倒性的力量时,不难发现,许多大巨片甚至没有认真讲述一个故事,而是把精力都放在设置视听奇观或者说视听打击点上,以此追求卖点和票房。”当中国大片几乎成众矢之的,当《见龙卸甲》《赤壁》眼花缭乱的战争场面成为电影的叙事主体时,不能不说,资本逻辑的确表现了中国大片“文化和价值上的贫困”,“整个电影的叙事逻辑变得单一和苍白”,“故事本身就复制和强化了资本的逻辑”,因为昂贵的视觉奇观已经凌驾于故事之上,是的,在家庭电视追求越大越宽的时代里,谁也不愿意花钱进影院看一部1.33比例的黑白电影,“他们的选择其实就是资本替他们作出的选择”。编剧陈汗强调:“观众应该把《赤壁》当《加勒比海盗》看,看起来兴奋、开心,千万别把它当《教父》,那太严谨了。”问题是,别说与《加勒比海盗》比商业性,即使《教父》,它的高度艺术性也不妨碍影片在当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超过上映3年而创下重映次数最多纪录的《乱世佳人》”,更何况,《加勒比海盗》的上乘质量也非《赤壁》可比拟,后者既不严肃又非史诗,像是不伦不类的笑话集锦。
资本逻辑的后果,自然免不了骂声一片,这似乎也是中国大片的市场运作法则,表明中国大片比谁都知道“注意力经济学”的要义,被批总比没人关注好,广告效应由此产生,一家影院经理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全民讨论,对市场来说是好的。”在谩骂大片日益成为中国观影的一个奇特现象时,“观众进入影院,往往不是对电影的热爱,而是为了加入到骂的行列中去”,在戴锦华看来,“这种行为本身,又非常怪诞地融入到了资本的广告链条当中。”同时表明乔治·科特金在《战后的美国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中的分析正在中国上演:“假如你对大众文化表现出太多的尊敬,甚至可能招致对你自身知识凭证的怀疑。”基本上,它与一些媒体并不出人意料说好话的情况,一起参与了这出精彩的电影赤壁之战。

原载《国际先驱导报》

赤壁(上)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