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

评分:
6.0 还行

原名:罗曼蒂克消亡史又名:旧社会 / 浮生如梦 / The Wasted Times

分类:剧情 / 动作 / 悬疑 /  中国大陆   2016 

简介: 一出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群像戏——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

更新时间:2016-12-23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罗曼蒂克复仇记



朱古力

在影院看过两遍《罗曼蒂克消亡史》,又读完导演兼编剧程耳的同名小说,终于有底气要解析一下这个电影了。在这之前要一下子聊清楚非常艰难,由于导演的坚持,影片自有一种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那种纯粹文艺片独一无二的气质,而是总是联想到一些其他元素的大关联——比如黑色幽默(朴赞郁),比如非线性叙事(昆汀),比如黑帮题材(《教父》),比如戏中戏(《一步之遥》)。这些似曾相识被大量上海对白混入一种怪异而自洽的氛围里面,结合配乐提供了一种更富含爵士和慢摇质感的上海,很罕见又惊艳。第一遍看的时候,难免不被这种冷感的克制,又时而时任性的细节反转刺激。导演气盛,爱拿台词挑衅观众,视角延展又深,都是战争夹裹的人性悲凉,但从头到尾不拍战争。痴男怨女,秩序崩坏,狼子野心,以眼还眼都悉数登堂,到结尾感觉力道失衡,明明剧力已够,但形式和心思高过了叙事,虽然佩服但总感觉不够,过于精致了。这个也被解围为“体面”。到看第二遍加上小说的补充,网上的评论已经两极对立,我终于排除了这些干扰,至少我能说清楚剧情是怎么一回事了。我们先就剧情来说,至于用什么方式拍。由于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人,那是他的自由,从剧情角度我们回过头来不妨再说这个是否恰当。当然我觉得很难否认这是一个精致而了不起的好电影,在2016年国产片中是一朵独自妖娆绽放的黑色大丽花,这种气质太过稀缺,如此让人眷恋。
在大量对《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好评里面,或多或少总能听到一句除了叙事有点弱,当然也马上解释是因为非线性叙事的缘故,但整体来说,在被这种气质和诚意惊艳到的知心观众里面,很多还是点出了叙事不强这个事情。为了把这个说清楚,我们把编和导拆开,先不管怎么拍,先从编剧,也就是剧情角度把电影的脉络梳理清楚。当然没有必要专门去列时间线,而是回答几个叙事的问题就可以了。比如谁是主角?主角发生了什么?他做了什么?
在之前被这种气质惊艳和干扰下,第一遍我很难整理出来,并非是剧情歧义,而是导演要表达得太多,又常用留白靠猜的方式,所以到第二遍才能细细梳理出来。简单来说,到第二遍我可以比较笃定地说——其实主人公真的是杜月笙,也就是影片里面的陆先生。
他发生了什么事?在日本人即将进攻上海之际,各方势力搅动上海,陆先生热爱上海,维稳为主,不与日本人合作,但二哥张老板不见得这么想,日本人有了空子准备杀陆先生,先是杀了陆宅非常要紧的王妈,继而和张老板一起联手杀死了陆家大小。这个过程也是陆为王妈复仇杀死日本少佐的过程,只是陆先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隐患从头到尾是来自于家庭内部——那个讲上海话爱上海生下两个上海儿子的日本人妹夫,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他隐入陆家多年,已经是陆先生最信任的家人之一,却从头到尾是日本间谍。在这之前,他受陆先生的托付放走老大王老板偷情的老婆小六,也就是三年前日本妹夫就一时性起又杀人又强奸又禁室培育把小六当性奴囚禁起来。为陆先生做事杀日本人的那一夜,他也成功地炸死,投入了日本新的战场。而陆先生从头到尾蒙在鼓里,他先是不疑老二张老板,直到看到他和日本人合办银行,不得不杀。再是通过别人提醒想到妹夫是叛徒(影片一条关于戴笠和胡蝶的副线,电影女明星随口说的爱上海才爱吃上海菜的话突然让陆先生想到妹夫开的日料店,这才起疑)。陆先生找到了流离的小六,更是理清了所有拼图。
他做了什么?陆先生在知道这些以后,仇一定要报,这不光是日本和中国的事,上海的事,更是他陆家内部的事。他带着自己养大的妹夫的两个儿子和小六,来到菲律宾战俘营,通过两条金条要买妹夫的命。战俘营必须妹夫签字离开才能杀人,于是陆先生和妹夫开始谈判要他签字。再见面的妹夫从头到尾不再讲那流利的上海话,而是用日语不屑地和陆先生说话。和电影开场陆先生惩治绑架工人的组织头子一样(赵宝刚),陆先生喜欢谈,对方妥协他就轻松。而对方不肯就范就要付出代价,这大概是陆先生的体面。当妹夫不肯签字,看到自己的儿子笑着半恳求陆先生你应该下不去手。陆先生依旧是和过去一样体面安静的表情,随即车夫的枪响,妹夫的大儿子被杀。妹夫此时才陷入一种崩溃,签字让小儿子以日本人的身份逃入难民营。做完这一切,小六开枪将妹夫杀死。至此陆先生的复仇完成。这是陆先生的做派,是日本和中国的事,也依旧是陆先生家里的事,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陆先生在允许的范围内体面地把事情调到正确的位置。
以上正是整个影片的主要剧情,如果导演按一个正剧的拍法扎实地拍下来,也是非常强悍好看的故事材料。它取材自真实的精彩的上海滩青帮三巨头的历史,历史中的杜月笙俨然就是上海的“教父”,用的就是这种先礼后兵、滴水不漏两面光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时之间上海他的权势最大,处理也最是恰当,直到战争爆发,枭雄不在。历史上并没有这样一个妹夫,虽然各方势力一定都斡旋潜伏在杜月笙身边,但杜月笙就是有办法用他的方式维持了好一阵上海的歌舞升平。至此导演虚构了这么一个妹夫,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技巧表现这个人物——在日本就身居要职,出身贵族(有田有房)潜伏在上海精通上海话爱打麻将开日料店是好丈夫好父亲,他成功地成为陆先生那么信任的家人,在战争尚未来领之前就以囚禁小六的方式彻底背叛了这个家族,并且发动灭门命令的也是他!
不光篇幅,还有无数精妙的细节,以及打破时空的叙事,都在尽力表现这个人物,让妹夫隐约成为了主角。但要说这个妹夫的塑造,恰是非常重要的配角为了衬托出陆先生,陆先生和妹夫在我理解就是一种二元对立,妹夫越是在家里隐忍,在暗处残暴,越是反衬出这么一个流氓头子,看上去怯懦、操劳、瞻前顾后的陆先生,内心有着这一点体面的罗曼蒂克。他对女人是真正的关爱,喜欢小六愿意为她操心,关心吴小姐即便是留给戴先生(戴笠),信任家里人,为不能和日本人的合作让出自己的厂子给老二,做杀人的事前喜欢先吃点心喝茶,能留情面就绝不做绝,正因如此,他才能掌控整个上海滩,别人才卖他的面子。现实中的杜月笙可能毛病会更多一点,影片中导演缓缓地表现出了他更多的温柔与艰辛,葛大爷的表演极其克制,一代枭雄本身罗曼蒂克得紧,直到这残忍的战争要让他家破人亡,消亡掉所有体面。
但再不济的枭雄,一旦知道是被家里人出卖,这些家法纵是天涯海角也要去报仇的。见到妹夫陆先生说:你怎么可以不死呢?如果妹夫当即就签字,相信陆先生可以放大儿子一条命。妹夫还在赌他不杀,陆先生最后的一点温度也就被逼光了,唯有以血还血。
要表现陆先生这个克制又颇具罗曼蒂克风情、介于现代又传统的角色,不拍到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刻,而是尽拍他腹背受敌,一直被动挨打的过程,也是影片的任性,这种任性除了打乱叙事时空,更多是不厌其烦地去塑造妹夫这个对立面,拍妹夫换去长衫做一个耐心的日料厨子,拍他喂猫,拍他当个好爸爸,拍不喜茶楼沾血,拍他说自己是上海人要保卫上海打日本人。同时影片也在小六的篇章里面非常隐含地拍出他对小六是有企图的,全家人吃饭的时候,他缓缓地帮小六捡起丝巾。影片导演特意处理的精妙段落,也就是明明时间非常前面却在后面着重讲述的妹夫送解小六和姘头去苏州的一路,伴随魔音般《take me to shanghai》的旋律,在妹夫眼中这个风尘让众人欲罢不能不得其法的女子正为自己要离开纸醉金迷的上海踏入未知陷入一种空虚的迷惘,车子前头突然被军卡车逼得后退,妹夫让司机熄火停车,大概在这之前,他经历了长久的思想斗争,终于开枪杀死司机和姘头,在车子上奸污了小六,此刻伪装太久的动物残忍本能和军国侵犯欲望在这个人物身上达到极限。而随即的掩埋尸体擦拭血迹以及面对小六举枪,妹夫内心又隐含又渴望解脱的挣扎。在陆家他在享受为人的一种幸福,但需要他隐姓埋名忘掉使命,这种煎熬在爆发兽性以后又会激发他为人为善的那种恻隐的折磨,影片都用迟疑这么克制的方式表达。而小六终究无力杀死妹夫,她是那种能吃牢对她有心的男人,花痴世界但内心空洞始终渴望有活的感觉。到真正遇到可怕的妹夫这样兽性的人,她才惊觉自己仅剩求生的本能逆来顺受,于是她成为妹夫的性奴被长期关押浮生若梦。影片用激烈的配乐拍摄了一大段妹夫不断吃饭和做爱的镜头,这些接近于濒死体验的压抑正用人的生理本能来释放,只会陷入更大的虚妄。从最初的三年到炸死的若干年,小六从之前受宠的生活陷入在非人的折磨里面,她靠妹夫最后要杀死她前的善意脱逃,依旧是在乱世飘零,直到再次遇到陆先生,她俩相视苦笑,这一大段被浪费的时光,皆因战争而起,具体表现在人心的异化,人在恐惧之中,军国主义的可怕更多是把人激变成兽,以伤害善良来维系兽性,这些残暴是罗曼蒂克无法承载的,罗曼蒂克再无法罗曼蒂克,唯有消亡。历史又从来公平,没有了这一点温柔,就要以暴制暴。
由此,陆先生所代表的罗曼蒂克一点点消亡,妹夫恰是这种消亡的一种最残忍对应,剩下的战争皆是历史,巧妙地迎合了电影的题目。妹夫的这种残忍,是对民族伤害放置具体个体人格化特别鲜明的表现,让人隐隐想透齿寒冰凉,感受到他如烟花美妙又实在是披着华丽外表的兽,非杀不可。影片在表现他的痛苦的时候,仍旧更多是在表现兽的痛苦,他仅有的人性恻隐完全不及他出于本能和出于对帝国效忠的残虐,这大概是战争真正的毒害。
影片的主题由此可以看出是对反战的浓墨重彩,以及由此所描绘的一种末世挽歌。这是由陆先生和妹夫这两个对立统一贯穿起整体的剧情,当然分支极其丰富,从爱陆先生愿意牺牲的小五,和配角童子鸡和他的搭档从死亡到童子鸡的逃脱并和妓女结合出一段脱逃的爱情(这当然是导演的一点不忍心,小说里依旧把这不是爱的情侣拆得四分五裂),以及除了小六的风流史,还有影后吴小姐家不成家的那点无奈,都是通过侧面印证战争欲来前本来可以罗曼蒂克的这些都市男男女女皆受干扰不得不从浮华体面去应对生活本身的黑洞深渊。叙述的不老实也是从陆先生那场不得不逃离上海的灭门开始,导演开始反复改换时序,不断以实写虚不断印证罗曼蒂克的消亡,当然主线仍旧是陆先生的“发现”,他在漫长的逃亡里开始发现到底是谁背叛了自己,纵然谁都有难言之隐,但绝对的恶意仍旧是非报仇不可的。报仇也许不需要罗曼蒂克,但陆先生仍旧是罗曼蒂克的,他要他的体面。
最终孑然一人的陆先生举起了投降的手离开了上海,他似乎想再等等,但没有什么大用,由此来见证一个时代的消亡。到这里我算是把剧情整体梳理清楚了。这是编剧程耳了不起的地方,他为了自己的电影,认真选取了这个时代足够多的素材,并且牢牢握住二元对立的力量,非常任性地写妹夫这个角度,实际上是撑起陆先生这条主线,罗曼蒂克在战争面前不可取,罗曼蒂克如此软绵无力让一个流氓头子腹背受敌,罗曼蒂克终将走向消亡,但就是让人如此着迷啊,罗曼蒂克。
那么回过头来就不得不说一下导演方面的处置,其实内容已经是很有力的内容了,材料丰富重在取舍。导演用的是非线性叙事,无比精致,尤其是把妹夫的背叛时间打乱地揭示,他的背叛是从来就有的,那节制而残忍的诛心和囚禁,一点点渗透的时候足够让人头皮发麻,而中段插入的小六的风光,吴小姐的无奈都是为了印证后面的内容,反而陆先生的觉醒和复仇则在这样的强烈中非常简约,这是很嚣张的拍法,其实是给观众设置了很大的门槛,意味着你得看两遍自己找线索,最好把小说也补看了,不然这种繁复的手法很容易被细节带跑,这些隐含在讨论男女、内心欲望的细节很容易引发其他很多联想,镜头精致充满暗示。这种拍法是否合适,我觉得有待商榷,但显然导演是要把它融入在自己的风格里面。
到此回归到评价叙事不强里面,这恰是导演的决策,而这个决策的风险其实是在于要有足够传神的重要场面完成这几种意味的多层次解读。具体来说就是那两场枪战戏极其要紧,最好能产生更多意味的多重关联,举例来说就是《低俗小说》开场和结尾的抢劫戏恰好跟那两个杀人犯关联,当然《低俗小说》无法复制的意义也在于她有一种独特的通过胶片达到的快活感,不设悬念纯粹表达世界的无常荒谬,荒谬到有趣得嗨翻。而跟这种叙事极其相似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这两场枪战只是完成叙事交代,而没有满足意味,也许导演志不在此,那么就感觉没有必要用那么繁复的非线性讲故事,因为故事材料本身已足够有力道,而我感觉这种繁复其实隐含是有设置悬念的需要,当妹夫和小六的激情戏反复出现让人虐心以及说不出的刺激的欲望的时刻,我隐约感觉这种奇巧的技艺足够刺激身心但却也带跑了主题的严肃意味,或者说朴素的辨证。那两场枪战戏着实可以再用用心思的。
影片用这样的拍法也许可以丰富很多解读的意味,但无形我也觉得是一种干扰,不能落实在具体的戏里,所以必须一直维持一种逼格,一种影像奇巧的力量,并且要不断把触角延展去更多的区域,使结构无法简单。当第二遍的确能看明白陆先生的觉醒与复仇,以及他的衰亡,一种哀叹。但这些意味要完全认同这种风格的人才能跟住非剧情式的一种情绪质感的解读,而这种情绪隐含其实极尽奇巧而总感觉久之不那么自然,隐约有种轻了的感觉。如果内容的力量没有那么强烈,这种形式应该是恰到好处的。但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内容,是一种足够具有复仇和挽留意味的经典困境,用这种精致的方式拍全局似乎未必是最佳决策,当然表演的克制是极其好的。但在结构上,我私心感觉,要是没那么聪明,该多好啊,就是真正的自然了。
这些是从讲故事角度我的一些看法,整体这仍是近期值得要写那么多文字、值得去分析的影片。抛开这些干扰,她吻合了题目,我们在看消亡,也隐约看到了众生。思量前后,到这个世纪,对照当时的时代,这些人与事,也许从未走远,也许从未来到。如果没有也就谈不上消亡,也许是更值得悲伤的。至少我们看到了某个时间,人们静下来讲话喝粥,就定完了都市的歌舞升平。多么不希望消亡啊,罗曼蒂克。
END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相关影评

罗曼蒂克消亡史
Beth • 观后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