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津

评分:
0.0 很差

原名:Tokyo-Ga又名:东京画

分类:纪录片 /  西德   1985 

简介:

更新时间:2020-05-10

寻找小津影评:由火车独白段想到的

我一直很爱文德斯的《寻找小津》,因其可以引申讨论的问题有很多,删删改改试着写过一些,最近重新整理了再放一下。
在文德斯从小津位于镰仓的墓返回东京的火车上,用了大段的独白讨论了“电影真实”的问题,搭配着行程中摇晃的窗外、疲惫的众生相、穿插的电影片段等画面,共同传递着导演对于小津作品的思考观点。在全片的东京映像、妙趣纪实、动人采访等等章节之中,这一段却向来是我最为留意的。
1
我曾经觉得,小津及深受其影响的一系列导演,他们的作品相对于另一派故事片导演,总在力求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有时未免困于庸常和平淡。当然这是并不符合事实的。
小津同时代的导演,面对蜂拥而至的西方观众,总想提供以东方风情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迎合观众期待,却恰恰会助长偏见的形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而我们说小津的作品是有其重要时代意义的。
我们要消除偏见与误区,拉近陌生双方的距离,需要做的不是一味展示不同和自身魅力,而是真诚地坦诚自我。多数人不是学者,也不太可能公允全面地进行研究,因而大众文化和认知是各种媒介展示和塑造的结果。
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我们都需要一个自我形象的感知和定位。而形成定位的常见途径是不断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以及接收评价和意见反馈。但问题在于,接受媒介的单一和无可避免的意见倾向让我们总容易陷入单向度的语境。也就是媒介研究中被无数次提到的群体效应。当意见被重复肯定,我们很难再接收不同的意见、失去倾听的耐心,于是在输出和赞同中陷入自鸣得意的虚无困境。
隔阂是很难完全消除的,无论是个人经历、原生家庭、民族文化、还是时代社会背景,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将眼光放在其他的个体或群体,可能需要提醒自己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来理解,才可能提取到有效信息和片刻的真实。或者说,共情和沟通可能是消除自我封闭带来的自卑或自大的有效方式。虽然很难。
所谓的无,也许正是一种心怀若谷式的开放和坦诚。
2
前几天看到一条微博,大概是“我们要现实文学尽量魔幻,又要魔幻作品尽量真实”。”当时觉得很可笑,我们对各种作品中“真实”的要求未免有些过于荒谬;现在想来又觉得别有一番深意。
我们总说,真实是相对的。倘若艺术一味深耕于还原现实,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立足于现实的出发点和创作诉求,艺术同样会很大程度上失去被感知的可能性。如果看小津展示的日本人的寻常生活,我们只能看到波澜不惊的事件发展与挑战耐心的固定镜头,当然会感到困惑和无味。观影体验不佳,往往与观影心态,认知和期待有关。如果你寻求的不是真实,自然面对真实会感到乏味。
如果抛开运镜手法与拍摄原则的一系列元素,我们从小津的作品中能看到的真实究竟是什么?我想无外乎题材的真实亲近,与对真实细节的偏好。
现代电影是被高度安排的艺术,尤其是商业作品,你看到的几乎所有信息点都有自己的功效、被高度集中地传达在荧幕之上。失去的是一些真实的野趣和惊喜。正如坚持在真实火车上拍摄,小津的作品补充的恰恰是这一点。
跳开来讲,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大量影视制作轶事,相当一部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如《被解救的姜戈》中小李子拍案而起的瞬间,左手突然被玻璃割伤,在饱满的情绪中他忘却了瞬间的伤痛,反而顺势而为,即兴将血一把抹在女主的脸上。这一场戏让我第一次get到了小李子演技的精湛,昆汀的纪录片中也这样描述道:“当摄影机停下时,片场的所有人都起身为他鼓掌...这会他演员生涯中无比重要的一刻。”
真实存在于瞬间,无论是从拍摄条件中营造真实氛围,还是拍摄中捕捉和保存真实瞬间,都极有可能成为整个作品的亮点。就我个人而言,以纪录片手法还原真实的导演作品对我的吸引力也在于此。因为如果没有真实的基点,电影的梦幻空间未免太过可疑。

寻找小津的相关影评

寻找小津
12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