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 第三季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十三邀 第三季又名:

分类:脱口秀 /  中国大陆  2018 

简介: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

更新时间:2019-05-04

十三邀 第三季影评: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许知远

最近突然很闲,阴错阳差,看了几期十三邀。我看片的顺序是:木村拓哉 - 黑木瞳 - 赫拉利 - 王石 - 张艺谋 - 唐诺 - 寻找谭嗣同 - 林志玲 - 马东 - 二次元 - 蔡澜。
看木村拓哉的时候,是我第一次看十三邀。最大的感受是整个聊天都很尬,木村拓哉完全没有表现出作为中国人所期待的天王偶像的那种独特的人生智慧和高度。他展现了作为日本文化中,流水线造星下的典型产物,对于自己作为群体中一员清醒亦或谦卑的认知。
这么尬的聊天节目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却觉得生动有趣。因为印象中,过去的聊天节目里,明星总是被包装的动人。也许还要放几段亲朋好友的纪录片,来多些笑声和眼泪。
也因为许知远总是带着他的问题和预设的答案来访谈。这就像我们管理咨询工作里常说的,hypothesis driven。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也有对具体人物和问题的看法,所有的一切他都有思考。他想知道,对面的那个人和他想的是不是一样。这样一种预设性的聊天,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主观性太强。但另一方面它非常精彩。想象一下宇宙中的两颗星球,两方可能碰撞,或者是擦肩而过互不搭理,或者就是根本在两个轨道上运行。我觉得过瘾。
既然中国人是欲扬先抑,先来说说我不喜欢的节目里的许知远。事先声明,我不了解许先生本人,不清楚节目是否对他的“人物设定”有所加工。我评论的只是十三邀镜头里呈现的许知远。
***不喜欢之一:基于个人经验却可能误导观众的观点
许知远在和林志林的采访中说,“没有好的婚姻”。这样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陈述性,让我错愕。我不去考究是什么样的个人经历亦或读书经验,让许知远得出这样的论断。只是我认为,他似乎不太应该在一个大众节目里,去否定一个普世的,且有美德的价值观。或者,许先生可以在这个说法前后,加一两句,个人看法,别人不是这样,之类的话。但很明显,许先生把这个节目当成了个人的主观探索和问询。然而许先生骨子里又流露出以天下为己任,儒家情节很明显的价值观。这其中似乎有了些许矛盾。
好在对面的林志玲也很坚定。她说她觉得有好的婚姻,有陪伴,有驱赶寂寞,有年纪大了还在一起。和许先生对谈,真是需要意志坚定的人啊。
***不喜欢之二:从上而下的俯视
看到第二季的赞助是奔驰,第三季的赞助是雷克萨斯+ think pad。很明显,这档节目的受众是中高收入,自诩为精英阶层,有人文主义精神,喜爱在互联网上看访谈的人。主要是男性。这么说来,我是一个稍显异类的观察者。
那么,这类人喜欢什么样看世界的方法?也许就是许老师这样,高高在上,俯视的采访。许先生的俯视的基础,并不在于对面的人和他的金钱的高低、成就的多寡或者地位的悬殊。仅仅在于,这简直是太有趣了,仅仅在于,他觉得自己比对方更有人文精神,和对时代的责任心。无论是张艺谋、木村拓哉、唐诺亦或其他人,他爱问,你难道没想引领吗?反抗吗?勇气?自由?我欣赏这样的提问,也欣赏对面的回答:我是群体中的一部分,我能力有限,我是那95%,我是...
我想,许老师的时代困惑,可能会比其他人多一点点。但也会让他,更加清醒一点点。
***不喜欢之三:狭隘的女性视角
我没有看完全部的十三邀,但我看到了林志玲和黑木瞳。我也看到了二次元里的小姑娘组合。我肤浅的觉得,许先生对于女性的采访,更少关注到她的个体完整性,她的人生故事。而更多的关注美貌、表演等更偏天平那一端的东西。或者说,他其实是照顾到了个体的独立性,比如说他问林志玲大学学了什么专业。只是在选择访谈对象的时候,他似乎偏爱选择演员、明星相关的职业的女性。
我期待看到更多的女性,走在中间的女性。不是那么的极致美貌,也不是已经走到了完全中性的另一边。而是大量的,走在道路中间的女性,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且可以用同样的耐心、深度和敏锐度,去采访他们。
也许这是许先生未来想做的事情。
&&&喜欢之一:勇敢地呈现了“真实”的采访者
我常常觉得,很多访谈节目中,访谈者的身份是隐去的。他或她的喜怒哀乐,看法、观点似乎都慢慢消失在幕后。这有可能是节目的安排,也或者是自我的选择。比如说蔡康永,我很喜欢的主持人。他常常让你觉得,他消失了,他帮助受访者在镜头前呈现了自己。他似乎自己选择了飘走。我理解那样的采访风格,也从中听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我期待一种勇敢。
许先生就有这样一种勇敢,勇敢的姿态。无论是他去问林志玲会不会有欲望(虽然这个问题也有点投机取巧),或者问张艺谋是不是想要和时代作对(?是这样问吗,不太记得了),亦或是他坐在谭嗣同的墓前和墓碑聊天。这每一种提问和姿态,都有独立而真实的人格存在。
许先生在这个节目中,是好奇而求索的。他有问题,他有自己对答案的假设,他有好奇心去寻找答案。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一个节目的访谈者,带着源动力去往前推着节目走。
&&&喜欢之二:试图击碎包围受访者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
看了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会觉得,哇,原来王石是这样的人啊,原来张艺谋是这样的人啊,原来马东是这样的人啊。
曾经我觉得王石是一个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商人,然而仍然不满足,仍然渴望学术亦或公益上的成就。可能他确实就是这样的人。然而看了十三邀,对受访者的理解又多了一层。原来王石年轻人时曾经有过自卑,和学识有关。他的哈佛剑桥的游学,似乎是一种永远不可填充完整的对自卑带来的空洞的弥补。
曾经我觉得马东想要通过互联网获得指数级的名望和财富的提升。他确实是这样的人,我也祝福马老师。然而我现在又理解了一些马老师所说的底色的凄凉。他曾经在悉尼过了八年,他说自己如同到了大城市的农民工,生活边缘、灰暗。其实我一直觉得马老师有更加不愿聊的话题,但他通过他的节目邀请的嘉宾、辩论的话题,以及《有话好说》停播的原因,委婉的告诉了我们。
曾经在历史书里学到的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烈士。两集十三邀,让我知道了他作为湖南人,骨子里的霸气和蛮气。也出人意料地知道了佛教对他的影响。佛教有生死轮回观。还有他的浪漫与理想主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留下来英勇就义的称述。它有更加多元的、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底蕴。
&&&喜欢之三:认真做功课的好学生
采访马东的时候,许知远朗读了一本书里对于澳大利亚的描述。马东说,想多了。我也去澳洲带过几个月,确实是个平淡的国家。
在林志玲那集,罕见的播放了一段过去的影像,是林志玲介绍她的一幅画作,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女性。在这段视频之前,许先生和林志玲聊了她的大学时期的专业。
为了更加了解谭嗣同,许老师在北京、湖南、上海都约见了学者和文人,在浏阳的谭嗣同墓前和当地人交谈。
二次元那期,他走入二次元爱好者的家中。看上去似乎不在北京的市中心。但他愿意真的去受访者的生活环境里看一看。他也认真地看了《十万为什么个》,并且去参加了二次元展。他真的试图去理解了。
该结尾了
这是一档有意思的谈话节目。乍一看有点像白开水,就像许先生在第三季总是穿着白衬衫。对话里还不时冒出尴尬得不行的气氛。但就是依然愿意一期一期看下,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视角,它让我感觉到访谈者的动力和好奇心。
许老师,下次设计个新发型,也许你就是下一个知识界网红了。但是我知道,你似乎不喜欢这样。
那就还是顶着泡面头,带着“假设”(偏见)问问题。总还是有一些人愿意乐呵呵地看下去。做节目,高兴就好。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