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 第三季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十三邀 第三季又名:

分类:脱口秀 /  中国大陆  2018 

简介: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

更新时间:2018-09-17

十三邀 第三季影评:李宇春:娱乐时代的符号化与“去符号化”

我觉得偶像是质疑,偶像也是信念啊;我觉得偶像是生意,偶像也是价值啊;我觉得偶像是忍辱负重,偶像也是大放异彩啊。
许知远和李宇春之间的对话,一个严肃知识分子和符号化的娱乐明星之间的对话。关于偶像,关于娱乐明星的价值。李宇春笑着说:“你怎么说的都是褒义词?”
一个身处娱乐旋涡的人对于偶像的定义竟全是“负面”,一个对时代怀有偏见的人的定义确是“正面”。我们无意判断这是否是许知远在对话中所谓的“对李宇春定义词句的对应”,只是在深思中我们由衷感叹,“偶像一词被廉价化了,越来越薄了,一切都通货膨胀了。”
时间回到2005年,Iphone还没有横空出世,短信还是不善于语言沟通人们常用的联络方式。手机的普遍程度还很低,90后的一代人还在初级中学留着杀马特发型,嘴上叼着烟幻想着自己是港片中的黑社会老大。梦醒了,手机都是生活中的奢侈品。人们常常觉得,手机短信的主要功能是沟通。
人们没有想到,一档名叫《超级女声》的节目,让短信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连接歌迷(李宇春说他不愿意将歌迷称为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媒介。不知新生儿是否难以引起轰动,第一届超女的影响力远远没有第二届那样引起全民狂欢。李宇春以352万票的决赛支持率成为超女冠军。
我成名不是因为我自己,而是因为超女“符号”。李宇春始终保持着自省,没有被光环笼罩失去理智。这场全民偶像诞生的过程,用迪克赫伯迪格的话来说,是被赋予意义的过程,以及其作为亚文化“风格”被再次赋予意义的过程,该过程更像是发轫于一种“对抗正常秩序的罪行”。
之前,李宇春排斥这种符号。当提到他登上《时代周刊》一事时,他连忙说,不是我,而是我的符号在封面上。《时代周刊》写到:实际上,李宇春现象早已超越了他的歌声。李宇春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
在李的谈话中,她认为音乐带来的东西可能更多。“李宇春现象”——这个娱乐时代的产物,可能只是时代给她的定义,或者说,每个明星都需要靠定义来满足粉丝对其的人设。定义是片面的,无力的,却又是绝对的。每个人都对偶像有根深蒂固的“符号化认知”,这种认知在短时间内,会成为一种绝对标签。明星是符号,是定义,是概念,是被炒作的商品。人们常常忘了,明星,也是人。
如今,李宇春好像不再排斥这种符号。她说,“李宇春符号”意味着寻求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传递更好的、更大的世界分享给大家的人。在《十三邀》的视频下有众多评论,他们写到,“对我来说,偶像是力量。”“李宇春是美好的,在这个时代。”“你带给我成长,偶像是正能量。”。
好像,这个符号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差。如果能给粉丝带来对生活的希冀,带来对美好的向往,这样的符号是可以被主流所接受的。可能某些程度上来讲,对于明星而言,他们的符号是粉丝们创造的,但也有可能,是具有意识形态的无意识性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探讨符号的意义,符号本身就是意义。明星作为人有多种可能性,作为符号,意义的狭窄可能更能为粉丝提供信念的力量来。
李宇春也在成为一个多种可能性的人。她向往有“浓烈生命力”的人,很向往“明亮型的生命力”。她觉得离生活很远很可怕,他在努力通过摄影、艺术等爱好丰富自己。她同时很在很努力很努力地做音乐。她说音乐体系、音乐生态都不同了,在时代杂流中应该做什么样的音乐?
不刻意讨好粉丝,做好自己并寻求突破。李宇春十余年来的音乐之路一直这样走,时代杂流中的垃圾作品终会消失,对待自己作品一心一意,小心翼翼,即使不会流传100年,也会铭刻在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中。
在鱼龙混杂的微博世界,关于此次对话视频的评论几乎清一色的具有向上性。李宇春影响的人、影响过的人太多了。音乐是她的成长烙印,她是很多人的成长烙印。
当我们追星时,我们在追什么?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