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评分:
6.0 还行

原名: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又名:半场无战事 / 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 比利·林漫长的中场行走 / 中场休息

分类:剧情 / 战争 /  美国   2016 

简介: 伊拉克战争时期,来自美国德州的19岁技术兵比利·林恩(乔·阿尔文 Joe Alw

更新时间:2016-11-23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评:若要称义,在当下,只能成为一个好军人

1.

所有银幕上的故事,舞台上的故事,都不是真实的故事;
所有被描述的体验,被表达的体验,都不是真实的体验;
所有被讲述的人生,被演绎的人生,都不是真实的人生。

所以,无论高清、3D、4D、全景声……百年来企图把最真实的感官体验带给观众的电影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技术,无法带来真实。

这似乎是穷尽当下摄影技术之极限,4K+3D+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李安所想要表达的。

而电影叙事,似乎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不提文艺作品,即使是真实的事件,即便是直击新闻画面,甚至是当事人面对面的讲述,都无法还原经历这一刻的真实。任何历史,只有置身在那一刻那一个处境中的人能够触及。就个人史的历史文本而言,文本处境变得越发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读者的处境。我们无法浸入他人的世界,掌握全部他的处境,以感知他的思想,这样解读历史,让历史变成他者,而不是我们的一部分。但我们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以我们的处境解读历史,无论那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但我们的感知是真实的,是自己的一部分。

可是,这种真实的体验,恰恰背离了真实本身。

所有的身临其境,都是让外界的刺激进入我们的解读模式,其实不过是自我与自我产生共鸣。我们无法浸入他人的世界,从他人的角度解读,并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是李安希望透过技术不断达致的。但无论是在银幕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种共鸣。

2.

意义,需要的是一个整全的叙述。对记忆与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之后,将有效信息组织成一个自洽的逻辑。

影片中的人物都在寻找意义,为这场战争寻找意义。

橄榄球、好莱坞、国歌、redneck、拉拉队、英雄主义、资本主义……从来没有被这么多cliche的元素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密集轰炸过,这是一次美国主流话语体系的全面展示。每一个人物,都试图在自己的世界中,找到与话语体系洽和的部分,并以此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无论是经纪人、公关、商人、拉拉队员,都在这套话语体系中建立自我,并与比利林恩建立沟通,尝试去解读去理解他的遭遇。

比利林恩,在这个话语体系中,代表着英雄,这是他的唯一标签。经纪人,透过好莱坞花无百日红的现实,企图将英雄的价值最大化。商人,以资本主义的精明与冷酷,企图以最小的成本将英雄这个符号变现成最大的利润。拉拉队员,作为美国甜心,和国家英雄之间的情事是她个人价值体现,以及在提倡个人主义的社会中,赋予英雄战斗动力的最壮美的进行曲。

这是他们理解世界的不同视角,在他们有限的视域中,他们以为以己之力可以彻底剖析比例林恩。

但是对于比利林恩来说,伊拉克的战争生涯早已打破这套话语体系,真实的体验无法透过任何叙事来消化,因而意义也不再存在。

当拉拉队员絮絮叨叨透过自己的视角讲述对比利林恩的理解的时候,只感到可笑。对于美国人来说,沟通最重要的形式,是彼此全然地打开并表达自我,滔滔不绝地将所有的情绪倒出。但是如果双方根本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不在一个频道里,这种倾诉有什么意义呢?

李安认为,所有的表述都是无效的,因为你的话语和体悟,离不开既成的话语体系。唯一的沟通,只有浸入他人的世界。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疏离的,比利林恩看出去的世界,也是如此疏离。而与他接近一些的,或许只有那班共生死,共同经历过同一段历史的战友们。

3.

真实的记忆,不可能是一个连贯的叙事。

正如比利林恩,记忆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随时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感官触因而蹦出来的似曾相识。

但真实面对记忆,便无法构成一个有说服力的意义。

当一切显得那么不合理,当战争如此荒谬,当同胞的热情回应只显得伤人,当伤害到那唯一与之有切肤之痛的姐姐,回到战场的意义在哪里?

在美国爱国主义主旋律的话语体系中,他应当豪迈地继续前进;
在人道主义精神的召唤与折磨下,他应当走到战争的反面;
在个人主义,或者是东方式的思维中,他应当离开战场,回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值得为之奋斗的人的身边。

可是,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只给他带来冲突和矛盾,却无法便利地给他指明一条可以心安理得走下去的道路。

二选一的抉择,比毫无选择难得多。在伦理、道德和责任的夹击之下,比利林恩是分裂的,他无法做出选择,是因为他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全然说服自己的意义。

最后他找到了平和与答案,虽然是痛苦的。在面对个人实存危机的时候,李安再一次以东方的智慧,或者说印度的智慧来提供出路。

I'm not proud of that, but I did what I have to do.

中场的比利林恩正如同大战之前的阿周那一样,在战或不战的抉择中犹豫,俱庐百子作恶太甚不免一战,但敌方却有自己的长辈老师和亲戚,若是与他们交兵也是不义。于是便有《薄伽梵歌》,天神毗湿奴的化身奎师那在其中启示阿周那,一个战士应当依法担当起战争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代复杂的人际社交网之中,你无法满足所有相关者的伦理需求。李安展现出了美国主流叙事中的矛盾之处,一方面要求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个人梦想,但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是被捆绑在一套既成的话语体系之中,要求各人融入其中。对于那个小镇青年比利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件难事,或许一生浑浑噩噩,但至少在他的视野与处境之下,他的责任并不复杂。而对于一个驻扎伊拉克的军人比利来说,太多的期许和叙事将真实的自我捆绑,他找不到自我,找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而李安说,或许一切并没有那么复杂。人对于自身意义的考虑,只需要在乎此刻,居其位,行其事。

所以最后,当比利拒绝姐姐的时候,他所说的不是什么担负家庭债务等等儿女情长的话语,将责任与个人追求融合,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军人。这是他当下的位分,做一个好弟弟这个位分的时机已经错过,要称义,此刻,只有成为一个好军人。

事实上,比利并无选择。这个社会,正如中场秀一般,有歌手、有仪仗队、有舞者、有赞助商、有后台工作人员、有在下面鼓掌欢呼的观众,而比利,他也有他的位置,那站在台上的军人。为何他此刻会站在那里,不过是他所从属生长的社会有如此分工,不同的人在其职责之上,撑起整一个社会的秀,而必然或偶然,他此刻被安排到了那个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在李安的世界观之下,和种姓制度下的印度没有分别。区别之处不过在于如何划分个人分工与职责。在印度,刹帝利的孩子只能做一个战士、婆罗门的孩子只能是一个祭司、一个农民的孩子必然是一个农民,一个贱民的孩子也只能是个贱民,血缘和种姓决定了他的位置。

当代社会,不过是将这一套叙事做得更细化而已,一个撑起的是种姓制度,一个撑起的是美国梦的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这个社会的运作。

这个社会提供给个人生存价值的叙事并不真实,这是比利在中场秀中,在他碎片化的记忆中所领悟的,但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尽好此刻当下的自己的职责。

4.

所以说,李安不过是再一次,在一个西方框架中,按进了一套东方哲学和思维。或许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显得振聋发聩,但对于东方人来说,为了身为儿女、父母、职员、朋友等等的职责,而在不情愿中尽着本分,找到安身立命的意义,不正是我们稀松平常的常态吗?

或许此片对于我而言,唯一的启示之处不过在于:不要迷信所谓的motivation,不要问为什么,即便走到了半路,才后知后觉,也是幸运。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